26
February
2014

如何激发员工的积极性

发布者:   浏览次数:2555

 表扬和批评,善用两种利器

    我们说,表扬容易激励人,批评容易打击人。但两者又不可偏废,我们来看看日本企业的做法,或许恍然大悟。

    日本企业管理者常说:一句表扬的话可以挽救一个人,也能成就一个人;一个人从别人那里获得真诚的赞扬,就会产生自信,感受到工作的意义,从而不断成长。因此,他们主张,一定要在企业内部树立一种不扬善即是恶的理念,弘扬一种恰到好处的表扬能创造价值的企业文化。

    回国工作后,有些同事都说我你太能表扬人了,有时让人很不习惯。对此,我却另有一番感受——我们是不是太吝惜好言好语了?在日本企业里,大家都置身于一个被夸、被鼓励的环境中,于是都自然而然地接受了这样一种文化:习惯于多看别人的长处,及时表扬别人的优点,用自身的言行积极引导别人。如果我们也能像日本人那样,多看别人的优点,而不是盯住别人的缺点不放,并且养成多赞扬别人的习惯,相信反过来,别人也会同样对待我们,那么我们自己是不是也会更加快乐呢?这也算是善意的回报吧。

    人其实是很容易满足的,善意的关怀、引导,最能打动人的感动神经。这种温情主义的文化,不但在日本企业里随时随处感动着员工,令他们积极献身工作,而且已经完全渗透进整个日本社会的文化中了。

    但是,只有表扬是不够圆满的。表扬和批评就好比是安在汽车两侧的轮子,都不可或缺。表扬是为了给人以自信和勇气,引导其朝着好的方向努力;但只有表扬的话,对人的鞭策力度又显不够,而无法促使人更快地成长。因此,有时就需要一点严厉的语言——即批评,这会让人及早反省,及早纠错,更快地完善自己。

    所以,表扬固然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,而批评有时也会发挥不可思议的作用。

    平心而论,由于日本社会普遍存在一种耻辱文化,认为无论什么事如果被别人说在当面就很没有面子,所以企业员工如果犯了错误,只要自己意识到了,或领会到别人不满的暗示,就往往不等管理者说出来,自己会率先道歉。对此,领导或管理者也最多只说一句——注意、加油!

    其实,在日本大企业里,是难得见到员工被上级管理者批得体无完肤这种情形的。但也不是绝无例外。对于涉及安全性等问题,管理者有时也相当严厉。有一次,有一个开大型铲车的工人,因为疏忽大意,载重运行时铲车臂没有降到规定的高度,以致重心过高,差点造成重大事故。针对这件事,管理者不仅声色俱厉地批评了那个工人,而且还责令他停工两天,罚他两天里专门看别人是如何使用铲车的——真是太丢人了。不过,这样的做法应该也会令人印象深刻,再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了吧。

    开启本智,刺激的出发和归宿

    管理学上有一个几乎尽人皆知激发活力的鲶鱼效应,说的是因为鲶鱼的存在,给了沙丁鱼群以强烈的刺激,使沙丁鱼克服了惰性,将自身本来具有的能量调动和发挥出来了。企业要培养积极向上的员工,运用任何刺激手段,目的也无非是将员工本来具有的能量和能力引发出来,或者说开启员工本来具足的根本智阀门,使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都达到完全燃烧的状态。

    在日本企业里,管理者就发挥了鲶鱼的作用——给员工以适当的刺激。归纳起来,刺激大体上可分为直接刺激和间接刺激两大类。直接刺激主要是通过各种措施鼓励部下,就是俗称的鼓劲儿,以此令员工产生激情,唤起员工的积极行动。

    比方说,每天早上例行碰面并安排一天工作的朝会,并不由部门负责人一贯主持,而是由全部门员工轮流主持。又比如,为鼓励员工多向企业提改善建议,企业规定所有改善活动经费都不发给个人,而是发给改善小组,统一进行保管和使用,就是基于一种大家在一起更容易相互鼓劲、出成绩的考虑。而间接刺激,主要就是努力营造一个能使员工受感染而生发出工作热情的环境,这从根本上有赖于管理者的以身作则,即在任何工作中管理者都要首先付出行动,并设定一个共同愿景,同时创造一个有利于愿景实现的外部环境。为此,日本企业的管理者们大都带头工作在现场,而很少有人坐在办公桌前发号施令。

    为了将员工自身的根本智慧和力量激发出来,日本企业的管理者们有时还会故意不按常理出牌,剑走偏锋,通过出奇招来刺激员工奋发向上。丰田公司的大野耐一就是这样一个人。

    一天晚上,大野耐一突然做出指示:这里不好,不妨这样改一下!”一般来说,在晚上得到指示的员工,会在第二天的早上贯彻这一指示。但是,大野是一个头天晚上布置好工作,第二天刚上班就要问怎么样了的人,而且确实也没有时间了,于是员工马上按照他的指示操作了。大出意料之外的是,这样做的员工反而被大野莫名地训斥一顿:你为什么照我说的做?”搞得那个员工很委屈。其实大野的真正意思是不要我怎么说你就怎么做!要开启自己的智慧,研究一下如何做得更好!”

    日本很多企业的管理者都会通过这种训斥来激励员工,我在日企工作期间常被训斥的一句是:你考虑过什么才是最适合那个时间、那个地点、那道工序的方法了吗?”对于那种惟命是从、墨守成规的员工,日本管理者是很不客气的。这一点会让许多初次到日本实习的海外员工感到困惑、不解以至无奈。比如:他们常常会在受到批评后说:我们就这么呆啊,为什么想不出更多的解决办法呢?”对这一点,日本管理者的回答是:当你觉得知识已经足够的时候仍然是不够的,关键是要把知识转化成因时因事而变化无穷的智慧。

    而要想知道管理者对员工的刺激是否奏效,其标准很简单,就是看每个员工的工作状态,看他们是否对自己所负责的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甚至完全投入工作而对时间的流逝无知无觉。员工如果真正对工作产生了兴趣,就会变得很努力,很专注,而所有方面都会朝着积极的方向”——当员工会呈现出一种没有任何负担的状态,愉快而有节奏地工作,伴随着难以言喻的满足感时,试想:什么样的奇迹不能发生呢?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业务部夏婷婷供稿